头为争夺战白何纷金技巨局纷入热化融科
Layer1争夺战白热化:金融科技巨头为何纷纷入局?
说来有趣,加密货币世界最近上演了一出"人人都想当地主"的大戏。就在你以为Layer1战局已经尘埃落定时,一些意想不到的重量级选手突然杀入战场。上周金融科技巨头Stripe的Tempo区块链亮相,紧接着USDC发行方Circle也推出了Arc链,这让我不禁想起那句老话:在加密世界,没人甘心只做个租客。
巨头们的区块链野心
Stripe这次出手相当有意思。他们先是收购了Bridge和Privy两家公司,现在又推出Tempo链,这简直就是要把支付业务从头吃到尾啊。我研究过他们的规划文档,说白了就是要建一条完全为自己服务的区块链公路。同样精明的还有Circle,他们把USDC直接设成Arc链的"燃料",还贴心加了隐私功能和外汇引擎。这些设计背后都透露出一个信号:大公司们已经厌倦了在别人的地盘上做生意。
记得Tether和Bitfinex早前就宣布了Plasma计划吗?这三家巨头的动作出奇地一致——与其在别人的规则下玩,不如自己制定规则。说实话,看着这些金融科技巨头争相进入区块链基建领域,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现代版的"圈地运动"。
Cosmos的先见之明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Cosmos这个"预言家"。早在2017年,他们就预言企业会需要自己的专属区块链。现在看看币安链、dYdX这些成功案例,Cosmos的模块化设计理念确实超前。我认识的一位开发者曾开玩笑说:"Cosmos就像是区块链界的乐高,你想要什么功能都能拼出来。"
但现实往往比理论骨感。虽然定制化听起来很美,实际运营中要面临的挑战可不少。我曾参与过几个应用链项目,最大的感受就是:建链容易,养链难。生态培育、开发者吸引、用户增长,每一步都像在爬坡。
另类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玩家都在跟风。Coinbase就很清醒地选择了做以太坊的Layer2。他们Base链的负责人曾跟我聊过,说这个决定是经过无数次沙盘推演后做的。确实,放弃一些控制权换来成熟的生态,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Robinhood选择在Arbitrum上建链也是类似思路——与其从零开始,不如搭顺风车。
不过Coinbase的小算盘也打得很精。他们通过投资Aerodrome这样的DEX,在交易费、排序器费和DEX分成三个层面都能赚钱。这种"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策略,值得每个Web3创业者学习。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看着这些发展,我总忍不住想起Web2时代。亚马逊、苹果不也是通过垂直整合掌控了整个生态吗?现在的加密巨头们似乎在重复同样的剧本。但经验告诉我,网络效应是个顽固的东西。就像我常对创业者说的:你可以建最好的商场,但让顾客愿意来逛街才是真本事。
未来会怎样?我猜最终胜出的很可能是那些能在自主控制和生态开放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玩家。毕竟在这个行业,太封闭会成为孤岛,太开放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这场Layer1大战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见解)
-
说实话,在这个市场混久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总是本能地寻找认同感。就像上周在咖啡馆遇见的老张,他死活不肯承认自己的多头判断有误,宁愿看着账户缩水也不愿止损。这种心理陷阱我也经常遇到,毕竟承认错误确实需要勇气。说到昨天的行情,那可真是精彩。大盘一路下挫,比特币硬生生砸出1000多点的空间。说实话,看到这个走势我反而兴奋了,因为我们的空单策略正好踩准节奏,稳稳地吃到了两波利润。现在价格在251... ...[详细]
-
天啊!昨天的加密货币市场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比特币一度冲上38500美元,以太坊更夸张,单日暴涨12%。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那场疯狂行情,不过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我得提醒大家:行情虽好,可别太冲动。技术面解析:比特币的上涨通道说实话,我盯着这张比特币日线图已经有好几天没睡好觉了。记得去年6月我在视频里就说过,当时两万以下的比特币简直就是白送。那些听我建议重仓抄底的朋友们,现在... ...[详细]
-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经济的观察者,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当前NFT市场面临的一个关键痛点 - 我们太执着于"铸造"那一刻的狂欢,却忽略了后续的体验。就像参加一个盛大的开业典礼后,发现店铺里空空如也,这种落差感正在消耗着用户的热情。当前NFT体验的四大支柱现在的主流NFT项目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维持热度,但每种方式都存在着明显局限性:社交地位象征:那些动辄数十万的蓝筹PFP项目确实给持有者带来了优越感... ...[详细]
-
每当深夜刷手机时,总能看见"某某靠比特币暴富"的新闻。说实话,这种故事看多了,连我这个老韭菜都觉得心痒痒。但你知道吗?我见过太多朋友怀揣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冲进币圈,最后却带着空空如也的钱包离开。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把投资当成了赌博。加密货币市场的三根支柱记得2017年我刚接触区块链时,也被各种眼花缭乱的项目搞得晕头转向。后来慢慢明白,评估一个项目就像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骨架"是否结实。在我看来,加... ...[详细]
-
要说区块链世界里最让人又爱又恨的项目,以太坊绝对排得上号。爱它的人痴迷于其强大的去中心化特性,恨它的人却总是抱怨那让人抓狂的交易速度——想象一下高峰期开着老爷车在纽约曼哈顿堵车的感觉。以太坊的十年之痒2025年7月30日,以太坊即将迎来十周岁生日。这个曾经的技术宠儿如今正面临中年危机:一方面是Solana等"小鲜肉"公链的步步紧逼,另一方面则是社区对扩容方案的无尽争吵。但最近,事情开始有了转机。E... ...[详细]
-
清晨的加密世界又掀起了波澜,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夜之间发生的那些值得关注的事件。土耳其加密监管迎来新进展土耳其的加密市场可能要迎来重大变革了。当地官员透露,政府正计划在2024年对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实施新的监管框架和税收政策。说实话,这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作为全球第四大加密交易国,土耳其自从2021年被列入FATF灰名单后,就一直想摆脱这个"金融犯罪高风险国家"的标签。我们采访了BlockchainI... ...[详细]
-
哎呀,今天这行情真是让人坐了一天的过山车!从早到晚都在横盘整理,没想到22点突然来了个旱地拔葱,大饼直接冲到38500,以太坊也站稳2065。说实话,这种突然拉升最让人头疼,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技术面那些事儿我盯着小时线看了好久,发现几个值得注意的信号:首先能量柱已经冲出BOLL上轨老远,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跑出了家长的视线范围;MACD也开始翻脸不认人,死叉形态明晃晃地摆在眼前;KDJ这三兄弟更是... ...[详细]
-
加密货币市场周报:Ordinals交易爆火背后,DeFi与NFT的冰火两重天
最近在加密货币圈子里,Ordinals协议的火热程度简直令人咋舌。根据Ordinals Wallet最新数据,这个基于比特币的NFT协议总交易量已经突破2700万美元大关。说实话,这个数字让我想起了2017年ICO狂热时期的场景,不过这次的玩法明显更加"高级"了。DeFi市场:表面平静下的暗流涌动先说说DeFi领域的情况吧。目前整个DeFi市场的总市值维持在614亿美元左右,24小时交易量46亿美... ...[详细]
-
作为一名跟踪比特币市场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个行业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最近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将比特币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这让我想起2014年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的困惑——当时谁能想到,这个"极客玩具"有一天会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企业比特币战略的崛起记得2020年8月,MicroStrategy突然宣布将公司现金储备换成比特币时,整个金融圈都惊呆了。当时华尔街的分析... ...[详细]
-
最近币圈朋友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不再是"吃饭了吗",而是"你买铭文了吗?"看着ORDI上万倍、ETHS几千倍的夸张涨幅,说实话,作为一个老韭菜,我既兴奋又懊恼。兴奋的是这个赛道确实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效应,懊恼的是自己没能全程把握住机会。那些年我们错过的ORDI记得今年3月第一次听说ORDI时,我还在研究以太坊的Layer2。当时一个深圳的炒币群里有朋友在讨论这个新玩意,说1u就能买1000个。说... ...[详细]